首页 > 养生文化 > 失眠,很可能是脾胃失调

失眠,很可能是脾胃失调

发表时间:2015-11-03 11:55:14

失眠在道医看来,病因繁杂,比如年纪偏大、身体虚弱、感受外邪、饮食不卫生,或没有节制、情绪容易烦躁低落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失眠。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失眠关系尤为密切。

这里所说的脾胃不是通常理解的脾脏和胃,而是一个功能单位,其主要作用就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因此人体生命活动有赖于脾胃的供给。而脾胃与失眠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来理解。

1.
脾胃失调,则不能平静

道医认为,主宰人体的精神活动,这里的可以理解为人的精神和活动。神平静则能睡,睡眠与精神活动的强弱息息相关。依赖脾胃供养,因此脾胃功能正常,营养来源有保障,得以顺利滋养,睡眠自然安和。如果不能平静,则脾胃失调,营养供给跟不上很可能导致失眠的反复出现。

2.
后加重脾胃失调

长期睡不好将对伤害很大,伤神容易导致阴阳失衡、伤气耗血,影响全身脏腑。脾胃作为营养的来源,正是最容易受伤的脏腑。因此,失眠者常会出现如胃口不好、饮食减少、恶心呕吐、肚子胀满等脾胃失调所致的症状。

贪吃、熬夜、不运动、压力大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将造成体内水分代谢失调,形成内湿。内湿侵犯脾胃,将进一步影响睡眠质量,即使好不容易睡着了,第二天也很难醒来。和睡不着一样,起不来也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

综上所述,睡眠与脾胃的关系可以总结为:脾胃影响气血的生化,导致营养供给不足,影响睡眠;而睡眠则影响脾胃功能,使人疲倦、乏力,进一步导致睡眠质量的下降。长期如此,使人容易成为气虚、痰湿等亚健康人群。

3.
如何避免脾胃失调呢?

想要脾胃调和,维持强胜的正气是关键,正气就是人体的抗病能力。道医有句话叫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的这个道理。过度劳倦正是消耗正气,导致脾胃失调的元凶

这里所说的过度劳倦并不是单纯指体力劳倦(劳动过量),还包括饮食劳倦(吃得过多)、精神劳倦(睡眠不足)、脑力劳倦(压力过大)等。如生活中有人喜欢在晚上加班工作,或伏案看书,这样会使脾胃运化迟滞,消化功能紊乱,出现不爱吃东西或吃完后也不容易消化的情况。此外,不管是脑力或者体力上的过度劳累,都可能会加重脾胃失调的程度,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4.
调理脾胃必须要全面考虑

宋朝的官方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推荐了参苓白术散作为全面调脾胃的良方。

当然,如果没有良好的日常生活方式为基础,再多的参苓白术散也难以挽救饮食失常、睡眠不足、缺乏运动、情绪不佳对脾胃功能的伤害。呵护脾胃,爱护自己,请自觉践行四合理要诀:多菜少肉七分饱;20分钟午休,23点前睡觉;每天行走一万步;正面思维。


收藏我们

COLLECT 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