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废除中医始末
泱泱中华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这五千年的文明中,中医一直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与中华的文化文字文明是一体的,密不可分的。近代出现了一股势力,有那么一些人不但否认中医,而且扬言要废除中医。理由是:“中医不科学!”“中医能治病说不清道理!”“没有准确数据!”等等。今天中医的去留之争,已达到白热化的地步。那么,这场战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为什么没有结果?该何去何从?今天笔者不带任何观点,也不站在某立场加以评论,今天它的对错、去留,就让读者自己来给予决定和评说。
二、中医药起源
中医药的起源发展和系统化是从炎帝神农那时开始的。我经数年考证,神农就是炎帝,炎帝即是神农,炎帝对人类社会有八大贡献,其中医药最为卓越。著有《本草经》,即人们常说的《神农本草》。他从数万种植物、矿物、动物、昆虫等物质中总结提取出365种物种入药。分出上中下、列出君臣佐使入著。同时黄帝著有《黄帝内经》。
二人奠定了华夏民族医药学和养生学的基础。此二人后又联手拉开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序幕。从此人类向文明发展迈进。此前由仓颉造字,此文明得以记载传承并开始延续。你是炎黄子孙吗?历来中华民族都以自己是炎黄子孙为骄傲,炎黄的聪明智慧,对人类社会的贡献至今无人能及。“非刑政,不甲兵”能让天下归心大治,万国臣服,谁人能及。你可以不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因中国人有叛逆心理由来已久,炎黄时就出现了蚩尤,是有了炎帝的八大发明和贡献之后,才使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绵延兴旺至今。
你否认中医药吗?那么你首先得否认是炎黄子孙。因中医药治病养生就是从远古炎黄时期开始延续下来的,至东汉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步。东汉末年又出了华佗,华佗是外科手术,相传研制了麻沸散。著有华佗一生的行医经验总结。未见传世,据说被狱卒所焚。其人被曹操所杀。至两晋十六国时期又出了脉经学,创始人王叔和著有《脉经》十卷。《脉经》为诊病、查病,临床找到了理论依据。将脉的生理、病理变化分类为脉象二十四种,已非常类别化、系统化、详细化。
隋代开始建立《太医署》,国家投资办医学院,后期又相当的系统化、归类化,并设学位和职称,如:博士、助教、医师、按摩师,那时就有了师生之别了,如同今天的主任医师,普通医生,还有药园师等。这就将医、药分门别类了,就像今天的医科大学、药科大学一样。那时还说有咒禁博士,我理解就是今天精神、玄学、易学、佛学、道学、咒语、音乐等方面的技艺和手法。中医药在历经了四五千年以后,于北洋政府、南京政府,受西方文化医学影响开始被停止和废除。
这是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面前犯的一个不该犯的错误。这直接给初出襁褓的西医进入泱泱文化文明帝国,中国开了绿灯,给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经济、环境、带来了一场大灾难,中医药直接遭受了一场灭顶之灾,这一百年因西医的进入,中医的失传和退出历史舞台,给中国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足可以再造一个中国了,但现在还没人能看到。我们再回到太医署这个话题来谈。
从隋朝到北洋政府,南京政府的灭亡,这近1300年之中出现多次历史与朝代的变迁和变革,中医学一直是此起彼伏、方兴未艾、连绵不断。也育出了大批的中医药英才,最著名的孙思邈、李时珍都进过太医署,并著书立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部医学巨著。他收集整理了360多家医学经典经验,集世界历史中医药之大成,他把中医药文化文明、技术知识、药理病理、天文地理、历史、政治,集于一书,至今无人能超越。
唐代孙思邈著有《千金方》,《千金翼方》被誉为药王,千金难求一方,孙思邈辞官不坐,给丞相都不当,一心为民解病除疾,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终年141岁。那时他就将妇女、幼儿、脏腑病进行分类,今天的妇、幼、脏腑、内、外科分类就是从他这里开始的。他对中国的医药学贡献最大。
在魏晋时期,出了一个医学家皇甫谧善用针灸治病,著有《针灸甲乙经》传世。也纳入了太医署。太医署曾经历多少次的改朝换代,名称也随之有过很多变化。如秦汉时期叫太医令,五代、宋代叫翰林医官院。那时把医称为官,官至四品大,在宰相之下。其学府是国家的最高医学学府。明代有太医院,院内分为:院使、院判、御医。我理解,院使是搞医院行政管理的,院判是搞法学医学的,御医是给皇上及皇亲国戚看病的,到清朝也一直是这样称呼。
在清朝连皇帝都学医了,这个时期也出了几个名医,除了原来的金元四大家之外,如朱丹溪、李修元、叶天士、陈念祖等,亦有因家人有病而成医者,名徐大椿。习文、通医、善曲、德艺才皆具,大家也都各有己见,各有所长,皆有各自著作传世。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中医一刻也没停止过。清朝由太医院以皇帝名誉写的《御纂医宗金鉴全书》分上中下三集出版发行,上中下共计三十余卷,我认为此书依然为中医之正宗、正统。历史上除炎帝外,皇帝亲自纂写医著的确是很少见,可见当时的帝王与政府对中医是何等的认可和推崇。中医药文化在民间,在朝廷、在官府已根深蒂固、骨血情深。
孙中山是学西医的,受西方文化影响,认为中国社会的帝王制不合理,主张“天下为公”,受到了西方国家文化制度影响,特别是在日本人的大力支持与怂恿下。发起了革命,推翻了前满清政府。当时袁世凯受隆裕太后诏授组建了北洋政府。北洋政府受西医及西方文化影响,始于1912-1928,后被南京国民政府即由蒋介石组建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所取代,南京政府受孙中山影响,都取消废除了中医,并要消灭中医。
1912年的北京大学设立医学院,但只有西医课,没有中医课,直接给未来中医及卫生部门管理的继承发展,断送了人才和后备军,使中医后继无人,等于国家政府直接断送了中医。而当时的教育部长也受西医及西方文化影响,坚持不办中医。当时孙中山推翻了中国的皇室统治,推崇西方民主宪治,朝无纲、国无法、群雄逐鹿、百废待兴,没人知道取消中医,引进西医,提倡推崇西医,会对后来国家和民族带来多大的损失、危害和影响。
当时还有几个重要人物的言论也对中医产生了影响。清华大学梁启超说:“中医能治好病,但却不能把治好病的道理讲出来。”此言后成为中西医争论的焦点,今天亦然。
胡适说:西医把病原体、病毒的来龙去脉说的很清楚,但治不好病,因为它是科学。中医能治好病,就是说不清楚得的是什么病,所以中医不科学。胡适第一个说中医不科学。
陈独秀说:为什么中医能治好病,而说不出道理呢?这是由于中医不是科学。
一、不解人体构造,不对人体解剖,而无法回答病在什么地方。
二、不进行药理分析,也没有化学分析的仪器和手段。
三、没听说过细菌和病毒的传染。
当初还有一位卫生部部长说:“中医那草根子、树皮能治什么病?不卫生。”别人说这话无所谓,但卫生部部长说这话等于直接将中医打入万丈深渊,将其判了死刑。